自然指數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再次發表我院腫瘤外科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我院孫志軍教授團隊與8858ccl8利网址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趙興中教授、劉威教授團隊合作,在仿生癌症診療領域獲得重要創新成果。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納米研究領域自然指數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并被選為Frontispiece文章。

       論文題目為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embrane-Co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Cancer Theranostics by Inducing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Synergizing Immunogenic Cell Death(《髓源抑制性細胞膜包裹的磁性納米顆粒在癌症診療中的應用-基于誘導巨噬細胞極化并協同免疫源性細胞死亡­­》)。8858ccl8利网址口腔醫學院口腔生物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口腔基礎醫學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為第一完成單位。本院口腔颌面-頭頸腫瘤外科2016級博士研究生于光濤為論文第一作者,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2015級博士生饒浪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口腔颌面-頭頸腫瘤外科孫志軍教授和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劉威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

altalt


        癌症作為最主要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目前主要治療手段包括外科手術、放療及化療。這些傳統的治療方式對腫瘤微環境靶向能力有限。髓源性抑制細胞(MDSC)是腫瘤微環境中一種重要的負性免疫調控細胞,抑制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基于MDSC細胞的特性,課題組首次提出應用同源的MDSC的細胞膜包裹已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的光敏感性的磁性氧化鐵納米顆粒,合成具有主動靶向腫瘤微環境的MNP@MDSC複合納米顆粒。

        這種複合納米顆粒集成了MDSC及Fe3O4納米顆粒的功能,展現了優異的抗吞噬、長循環時間以及主動靶向腫瘤微環境的能力,表現出優異的光熱治療效果(PTT)、核磁共振(MRI)成像能力以及顯著的抗腫瘤能力。分子機制研究發現應用該納米顆粒進行光治療可引起腫瘤細胞免疫原性細胞死亡,促進M2型巨噬細胞向抗腫瘤的M1型分化,協同促進了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小動物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檢測提示MNP@MDSC納米顆粒治療後腫瘤的代謝能力明顯減低,從而抑制腫瘤生長。

        近幾年來,口腔醫學院孫志軍教授團隊與物理與技術學院劉威教授、國世上教授團隊通過醫工交叉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研究論文已先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ngew. Chem. Int. Ed.、Small、Nanoscale、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

論文全文鍊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180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