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口腔的西行者——一位校友的新疆情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初心就是人生的起點,所許下的夢想。我,熊振中就是在踏入社會工作之時,就許下了夢想——到邊疆去,做一個為邊疆人民服務的醫生!19657月我畢業于湖北醫學院口腔系,我們可是湖北醫學院口腔系的第一屆畢業生!一個熱血青年,響應黨的号召“到農村區,到邊疆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分配志願表上填了三個“新疆”的志願。終于如願被分配到新疆工作。19659月中旬,我與被分配到新疆工作的另外七名同志(口腔系五人,醫療系三人)一道登上了西去的列車,記得學院給我們要到新疆的同學們做了棉大衣,并發了伍元錢,備做買棉帽用。院長和黨委書記到車站為我們送行。我們就這樣踏上了新疆的征程。我懷着夢想與喜悅,一路高唱着“邊疆處處賽江南”這首歌曲到烏魯木齊。

 

alt

熊振中 近照

1965年國慶節前夕的烏魯木齊,正緊張地為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十周年,為歡迎以賀龍元帥為團長的中央慰問團而忙碌着。到處張燈結彩,一派喜慶景象。分配來新疆的祖國各地的大學畢業生,住滿了當時還是石子路的新華南路的自治區幹部招待所和火車站下的新疆飯店。可見國家對新疆建設的支持力度。口腔系的五人中一人分配在新疆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兩人分配在自治區人民醫院(相當于省人民醫院),一人分配在哈密地區人民醫院。我被分配到最遠的南疆庫爾勒,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醫院。可算是最艱苦、最基層的地方了。難怪在我們踏上征程時,8858ccl8利官网就宣說,熊振中分配到阿勒泰,可能是不熟悉新疆記錯了。這是我後來才聽說的。就是說在醫院分配之時,院系領導就知道把我分配到新疆最邊遠、最艱苦的地方。我甚感榮幸!感謝學院領導、系領導對我的信任!當時就暗暗地下了一個決心,絕不給母校丢臉!要以工作的優異成績為母校增光!也因此造就了一個紮根邊疆,工作了五十二年、至今仍在基層醫院工作的一個普通的口腔醫師、一個老口腔醫師,一個不忘初心,守住初心,實踐自己諾言的口腔醫師。我覺得我以平凡的工作為母校做了宣傳,為母校增添了光彩!

 

alt

畢業文憑

 

alt

畢業分配通知書

巴州人民醫院(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醫院的簡稱),1965年時的規模很小,我報到成為第112位工作人員。醫院人員由維吾爾、蒙古族、哈薩克、回族、漢族等民族組成。當時聽醫院的人講,是多年上報計劃,要求分配一名口腔專業的畢業生,我的到來才遂了這個醫院的願望。後來才知道,我是天山以南,解放後分配來的第一位正規醫學院口腔系的畢業生,甚是光榮的啊!在焉耆縣北大渠公社,北大渠大隊參加了一年的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後,我才真正開始在醫院工作,一年的社教工作我是負責大隊牧業隊的工作,跟着羊群放牧,轉場,可以說當時就是給我來了個下馬威!也接受了鍛煉,學會了騎馬,學會了拽馬尾巴坐在卡盆裡過湍急的河流,學會了在夜間怎麼驅趕沖擊羊群的狼。這些經曆對我後來的巴音布魯克的巡回醫療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

萬事開頭難!口腔科得由我籌建。剛開始是在外科門診上班,一邊上班,一邊籌備口腔科的設備、器材,從一支牙挺、一隻探針、一把口鏡、一個彎盤開始,都是我做計劃打報告,做預算,多次從烏魯木齊采購來的,沒有綜合治療台,沒有渦輪機,好不容易才購來一台簡易的牙科椅,一個放痰盂的架子,一台坐式的牙科鑽機,終于開始了口腔專業的工作。好在醫院領導、全院職工都很支持。非常感謝母校的教育與培養,我毫不費力的成了一個以外科為主的全科醫生,并以負責的工作精神,虛心學習的态度感染了同仁,赢得了同仁的信任,很快就被推舉為門診部的負責人,憑着視觸叩聽我就能基本診斷大部分的急腹症,如消化道穿孔,隻需一個立位X線透視,看有沒有膈下遊離氣體即可診斷。在那樣的政治背景下,我堅持不懈地創建發展自己的主業—口腔醫學專業。不斷地争取院領導的支持,添置設備,記得好不容易采購來的第一台帶電機的治療台時,就是自己一點一點摸索裝配起來的,以後又有了油泵牙科治療椅,又有了一台能拍牙片的X線機。終于像個樣子了,可以挂上口腔科的牌子,自己則成為一個口腔專業的全科醫師。拍片、牙體牙髓治療、牙齒刮治、拔牙、小手術、活動修複全都是我一個人獨立完成,小心翼翼的摸索,積累經驗,從未出現過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

 

alt

大學口腔系同班同學(第二排左一為熊振中)

alt

援疆同學(從左到右後排張同盛、陳長齡,前排熊振中、郭勤齋)

 

文革結束後,19759月醫院送我去北京醫學院8858ccl8利官网颌面外科進修學習。一年的學習發生了太多的大事,也有非常戲劇性的相遇。從大的方面說,1976年初的周總理的逝世;天安門事件;7.26唐山大地震;朱德委員長、毛主席的相繼逝世;毛主席的追悼大會。再就是打倒“四人幫”,唐山大地震對北京的影響也很大。難忘地震後的連天大雨,口腔修複專家朱希濤教授一家人都跟我們一樣,整天都躲在那個臨時搭建的帳篷裡。小的方面說,我與以後考上北醫的研究生留校任教,再後來當上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的王興教授同住一個高低床,同時都在颌面外科進修。同時在颌面外科進修的還有以後在湖南口腔醫學會擔任主任委員的鐘聖純大夫。我與他們相比,作為湖北醫學院口腔系第一屆畢業生,在北醫學習期間與其他兄弟學院的畢業生相比,在基礎知識、實際操作能力,專業理論水平毫不遜色!感謝母校給我一個堅實的基礎!也得益于文革十年我在外科工作的鍛煉。在進修學習期間,得到了當時颌面外科的大家、王光和、馬大權、趙福運等教授的真傳(那時的張震康教授還在農村巡回醫療呢)。通過一年的學習,我的颌面外科業務水平,操作能力都有了質的飛躍!還記得學習結束,離開北京時,馬大權教授對我說的兩句話:“培養一名口腔颌面外科醫生不容易,你不要輕易的放棄這個專業。你雖然是湖北醫學院的畢業生,從今以後,你也是我們北醫的人”這話既是對我的認可和肯定,也是對我的鼓勵與鞭策!從此我牢記導師的教誨,從那以後就一直專攻口腔颌面外科,從未放棄這個我越來越喜歡、越來越引以為豪的專業。并先後在巴州人民醫院、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由我主持創建了颌面外科病房。

在基層醫院,受到床位編制的限制,太專一的颌面外科是難以發展壯大,甚至難以生存的。因此,我就憑着在學習期間學的眼科、耳鼻喉科知識,主動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在我的努力下創建包括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颌面外科在内的大五官科。擔任了五官科主任兼任口腔科主任。為此,我還專門去山東從師謝立信教授學習角膜移植的技術。文革期間麻疹流行,麻疹的并發症、喉炎、咽後壁膿腫的病人很多,當時我經常做急診的氣管切開術,咽後壁膿腫切開術,挽救了很多患兒的生命,博得了各族群衆的好評。在專業方面也開展了唇腭裂修複術、顴骨、颌骨骨折切開複位内固定術、解剖面神經的腮腺腫瘤切除術、颌下及頸部腫瘤的切除等手術。大五官科三十張病床,常常不夠,需要加床。口腔門診的治療、正畸、修複等工作也走上了正軌。随着工作的開展,病人越來越多,影響也越來越大。口腔科椅位也增加到12台,人員也增加到10多人。

 

 alt

在巴音布魯克草原巡回醫療

 

巡回醫療更加鍛煉人,是令人難以忘卻的寶貴經曆。我曾參加巡回醫療隊到巴音布魯克草原開展巡回醫療。巴音布魯克草原是我國第二大草原,是高山高寒的牧場。巡回醫療時,經受過暴風雪的考驗,也經曆過途中騎馬出診,跌跌撞撞去患者的蒙古包内由手電筒照射做闌尾切除術。為了支持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徐君伍、王蕙芸兩位教授的科研工作。我在草地上,在一個一個蒙古包,為一百多位成年蒙古族同胞制取印模,所有的石膏模型都無償地提供給了兩位教授。

踏實勤勞的工作,取得了看的見的成績,得到了巴州各族人民群衆的認可,雖然我離開巴州已經多年,當在街上仍然有一些老人認識我,親切的叫我“熊醫生”。同時,也得到巴州醫院領導的支持和幫助,我這個出身于舊社會剝削階級家庭的人(文革後我的家庭出身糾正為小手工業者),在求學期間連入團都不可能的人,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實現了我多年的夙願。更可喜的是,在文革期間,由于自治區口腔專業的領導人和當時自治區領導人汪峰的特殊關系,在烏市八樓召開了自治區醫學會第二屆口腔學術會議,我作為巴州代表當選為自治區口腔學會的常務委員。在巴州醫學分會,我亦當選為常務理事。工作期間還為當時的自治區口腔學會主任陳殿廉主任翻譯出版PhilipLmccarthy  Geraldshklar 主編的“口腔黏膜病學”,還撰寫了颌面部骨折、腮腺腫瘤方面的論文多篇,多次參加了全國、西北地區及自治區的口腔專業學術會議。

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誘惑太多,我也曾為了父母的希望意願,一度迷惘過。在巴州工作達到我人生的頂峰時,199010月我調回到老家湖北沙市工作六年,但好像新疆人民給我的歸屬感比家鄉人民更強烈,我好像天然的屬于新疆。我在思考和檢視我的初心,為邊疆各族人民服務的初心依然是那麼的清新,那麼堅決!那堅定的初心,讓我再次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義無反顧地堅定自己的追求,抵達自己的初衷—到新疆去。為新疆各族人民去服務,就像一首詩中所言“從前所有的甜言與哀怨,所有的勇敢與脆弱,所有的跋涉與歇息,原來都是為了向着初來的自己進發”。

199610月,我帶着93年在湖北晉升為主任醫師的頭銜,調回到我朝思暮想的新疆。這次我走的更遠,我欣喜若狂的來到了喀什成為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成為我國西部邊陲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員,開始了我又一個二十年的新征程。

在離開湖北沙市時,沙市四院的不少同道對我說“你都55歲了,還調啥子呀”“都老了,到新疆養老吧!”我可壓根沒有這樣的想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守得初心方見日月,我為新疆各族人民服務還沒有服務夠!我熱愛新疆的一草一木,熱愛淳樸勤勞的新疆各族人民!我還要為喀什的口腔事業發展盡一份力!

記得我在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上班的第二天就診收治了一個颌骨骨折的病人,沒有床,就在病房走到的地上鋪上褥子當床,沒有複位固定的器材,就找來不鏽鋼絲打洞、結紮,就這樣及時地為這位病人做了切開複位内固定術手術。就這樣不講條件,不計較待遇,迅速地開展了颌面外科的工作。可以說在很短地時間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收治了大量的病人,開展了包括頸淋巴結清掃術、上下颌骨切除術、顴骨、颌骨骨折切開複位内固定術、腮腺腫瘤、颌下及頸部腫物切除術等各種難度的手術。很快地得到了院領導的認可和支持。也得到了全院各族醫護人員的好評。1997年初任命我為耳鼻喉颌面外科主任,還兼管口腔科。逐步地把科室建成了擁有一層樓設床位三十張的科室,仍然開展一些耳鼻喉科的工作。并很快擔任了喀什地區醫學會常務理事及五官科學會的主任委員。

 

alt

熊振中醫生與其培養的維吾爾族醫生卡斯木、比力克孜合影

 

考慮到自己已接近退休年齡,培養當地的維吾爾族醫生是我工作的重點。我毫無保留地在手術台上手把手地教,在查房中具體病例不厭其煩地進行分析指導。對他們的“三基”訓練,嚴格要求。短短的四、五年時間,就訓練出了一批能獨擋一面獨立工作、獨立開展颌面外科常用手術的維吾爾族醫師,現任的比麗克孜主任就是其中優秀的代表。我也因此得到了全院各族醫護人員的認可和贊賞。醫院單獨成立30多張床位的病房,在全疆地州級醫院中,是病床數最多(僅次于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自治區人民醫院),開展手術最多的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并且開展了整形外科的手術,是自治區的重點專科。

 

alt

熊振中醫生在伽師縣人民醫院查房

 

2001年我将退休之時,醫院考慮颌面外科初建,耳鼻喉科還有沒有一個高級職稱的醫師,因此将我延聘,仍然擔任科主任,直到2004年才逐步退出科室領導崗位。其後醫院仍然返聘我繼續在颌面外科病房、口腔科工作至今。我仍然堅持查房、手術、上專家門診,指導年青醫師的工作,看到年青一代各族醫護人員的成長甚感欣慰。目前的口腔科發展到擁有31台椅位,30名醫師,專業分工細緻,屬于南疆一流的口腔科。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也發展為編制床位1800張,職工3000多位,南疆一流的一所三甲醫院。在我年屈七十時,我仍然受聘于英吉沙縣人民醫院、伽師縣人民醫院,每周固定時間去縣醫院會診、手術,為這兩所醫院口腔科、颌面外科工作的開展,醫護人員的培養傾注了我的心血,也博得了縣醫院領導、醫護人員及各族患者的稱贊!

光陰荏苒,時間飛逝。在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工作已21年,這21年的工作是我人生中不忘為各族人民服務的初心,奮力向前的又一個頂峰。各級領導、各族群衆也給了我很高的評價、很多榮譽。2001年、2002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喀什地區地直工委“優秀共産黨員”。2003年我在擔任眼、耳鼻喉、口腔颌面外科黨支部書記時,又因支部出色的工作,我被授予“優秀基層黨務工作者”稱号。連續多年,我都是醫院年終考核“優秀”。2016年,在新疆口腔醫學會喀什分會成立時,被推舉為喀什口腔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在我退休後,幾乎每年春節院領導都上門慰問。

 

alt

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颌面外科合影

 

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中說“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作為中國共産黨的一員,要牢記這個初心,牢記這個使命和宗旨。回憶自己在新疆工作的五十多年,正是我在人生的起點,所許下的夢想。給了我一生積極進取的狀态,給了我不斷成長的力量。這是與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宗旨是一緻的。正因為如此,我把自己的一生融入到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中,融入到了黨的事業中,才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一些成績。我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是黨的教育支持幫助而取得的。沒有共産黨的領導,沒有各級領導的支持,沒有邊疆各族人民的養育,不可能有我熊振中的今天。一切成績,一切榮譽都歸于偉大、光榮、正确的中國共産黨。

十九大剛結束,習近平同志引領我們進入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老骥伏枥,志在千裡。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我一定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号召,永遠同新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态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态,繼續朝着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目标奮勇前進。我一定以百倍的精神,千倍的勇氣,跟上這個新時代的步伐,為邊疆的口腔醫學事業的發展再盡餘力!

 

 

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

口腔科   熊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