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中央未來網報道我院學生暑期實踐
“三下鄉”志願者關注唇腭裂兒童:隻是被上帝親吻了一口
“你的笑容就像小太陽在放着光”
志願者莊紫瑤在接受未來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跟她對接的恒霖今年8歲,語音問題比較嚴重,發音不清楚且帶有濟南地方口音,與正常人交流存在障礙。但是,他卻非常活潑,好像小太陽一樣,讓人看到他就覺得快樂。
“我在看到他的第一眼就知道我會很喜歡這個孩子,可美中不足的是我聽不懂恒霖講話。每次他和我說話我都很認真地去聽,但還是常常聽不懂。如果聽懂一兩個詞我就盡可能地努力給出回應,實在聽不懂我就捏捏他的臉或者幹脆對着他傻笑。這時候恒霖也會對着我笑,我心裡會泛起一種内疚感,他知不知道我聽不懂呢?”
“恒霖爆破音和‘g’音都發的不标準,每次我教他讀字,看他那麼努力卻一直發音不準,覺得好心疼。可以想象他們要學會正常的發音,需要多少人付出的努力和耐心,這些是對待這些孩子最重要的品質。”
雖然恒霖很懂事很聽話,每次都會乖乖地跟着念,但是偶爾也有厭倦的時候。
莊紫瑤介紹說:“恒霖調皮的時候我也會想辦法逗他,我會讓他念好‘香蕉’這個詞,然後再教他念英文,這樣慢慢鼓勵他。”
志願者與孩子們做遊戲。圖片由武大Smile服務隊提供。
“姐姐,我不想跟你分開”
“如果愛是媽媽,Let’s love。如果愛是爸爸,Let’s love”伴随着《LET’S LOVE》這首歌,志願者帶領孩子們跳起了兔子舞——這是本次夏令營的舞蹈課。舞蹈課堂、合唱課堂、能量課堂,我們希望在給孩子們提供語音治療的同時,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勇敢地表達自己、不再害怕走進群體。5天的相處,這群小天使變得會玩、會笑,會跟着志願者一起大聲唱着《爸爸去哪兒了》。
很多的志願者都感到,其實這群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樣,隻是被上帝親吻了一口。摒棄異樣的眼光,和他們打成一片,這也許是對孩子最好的心理治療。
“姐姐,我不想跟你分開。”閉幕那一天,一位小女孩離開後又跑回來哭着對志願者說。從來時的不相識,到走時的不舍得。
5天時間,志願者可以和一個唇腭裂家庭走的很近。每晚的短信聯系,每天的全程陪同。全心付出,在收獲感動的同時,志願者們看到以己之力可以改變一個孩子、一個家庭。
孩子們捧着手機和志願者說:“姐姐,哥哥,我們能合個影嗎?”家長們會給志願者一個擁抱,對着志願者說:“辛苦了!”會帶着買回來的吃的和志願者分享;會與志願者傾訴心聲。
志願服務隊的隊長孫傲這樣告訴未來網的記者,截至2016年6月,武大口腔Smile服務隊已經開展了包含14次前期活動,服務了140個家庭,受益人數320餘人。服務隊希望以夏令營的形式集語音治療、心理介入為一體,集合最傑出的專家、語音治療師、最專業的志願者,改變孩子們的成長軌迹,疏導家長心理。通過此次夏令營,服務隊将不斷探索唇腭裂語音與心理介入的合理高效的治療模式,并期待能使這種治療模式覆蓋全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文中佳樂、恒霖均為化名。)
未來網鍊接:
http://news.k618.cn/dj/201608/t20160808_8534785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