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組團赴台參加2012年APDC大會
亞太牙醫大會(Asia Pacific Dental Congress, APDC)是亞洲最大型的口腔專業國際會議,也是台灣最盛大的口腔專業器械展!2012第34屆APDC大會的主題是基于臨床實踐的“進化與和諧的現代牙科”,還有受歡迎的“種植學和審美的修複”。在四天的會議中,有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和學者,參與此次會議的人數超過5000人以上,全球最知名的口腔專業專家和學者進行了精彩的專題演講。
為與世界先進技術“零距離”溝通交流,盡快了解和掌握口腔科專業最新前沿知識和研究動向,我院組團參加本屆大會,同時參訪了台灣大學口腔醫學院、台灣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和台灣新當代牙醫聯盟,并與口腔專業同仁進行了深度交流,重點探讨了口腔專業醫療、教學和醫院管理方面的經驗和實踐。
台灣近年關于口腔專業醫療、教學和醫院管理方面開展了比較多的成功實踐,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值得借鑒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了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門診
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定義為因身心障礙或疾病限制,而必須有不同于正常人之照護者,其口腔特殊需求涵蓋預防、診斷及治療。以關懷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之需求并提升其口腔健康及生活品質為宗旨。由于這些患者常因其無法控制自身的行為,或不能自行照顧口腔的清潔,以緻衍生齲病、牙周疾病等問題,臨床上常見病人因這些口腔的問題,造成吞咽、咀嚼困難,進一步造成患者營養吸收困難、口腔不潔,導緻吸入性肺炎,甚至因細菌造成感染性疾病等等,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品質。
台灣大學口腔醫學院林俊斌院長指出,有嚴重情緒困擾或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礙者,往往需要施行鎮定或麻醉的方式,再進行口腔科的診療,加上其口腔衛生維護不易、就診時間延遲,相關的醫療處置,不僅困難且費時,常會被人力不足的醫療院所拒絕看診;台灣大學口腔醫學院特殊需求口腔照護中心的設立,無疑代表台灣醫療在照顧弱勢的族群上跨出了一大步。
林俊斌院長強調,特殊需求口腔照護中心最大的特色,在于完全是獨立的空間,隻為特殊需求者服務,和一般民衆分開,不必擔心遭到異樣的眼光;同時為因應特殊的需要,軀體方面的特點,則是患者可卧床進入診療室、照燈是嵌在天花闆而非直射眼睛,讓患者較不易驚慌,另診療椅可360°移動,患者需要照X光時不必起身,X光室可直接将病床推入,讓患者可以保持卧姿,及獨立手術室等等。
此外,中心所有口腔專業醫師及治療輔助人員皆經過嚴格的訓練,具有視病猶親的包容與愛心。治療完成後的後續照護,也是中心緻力的重點項目,醫師與護理人員會針對患者及其照顧者進行完整的口腔衛生宣教,讓身心障礙者在家就可進行日常的清潔工作,從訓練患者口腔清潔的習慣開始治本。
2、在本科教學實驗課方面,建置先進技術虛拟實境即時導航(virtual reality and real-time navigation)的訓練設備
台灣大學口腔醫學院和台灣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分别自97年相繼建置了虛拟實境即時導航(virtual reality and real-time navigation)的訓練設備與師資,并逐步設計包括演講、實際示範和操作練習的訓練課程,以能有效解決現今口腔醫學教育在因實際操作課程設計不良而使口腔醫師必須在病人口中詴誤學習的窘境。
台灣大學口腔醫學院開辟約460多平方米空間,規劃多功能口腔醫學生實驗室、口腔醫學臨床模拟實驗室、虛拟實境教研中心及口腔醫學工作實驗室:
(一) 多功能口腔醫學生實驗室(學生實驗室I):含40 張工作桌與40 套簡易型人頭模拟系統及磨牙系統,以及影音與e 化教學相關設備。
(二)口腔醫學工作實驗室(學生實驗室II):口腔醫學工作實驗室内設置40 台口腔醫學多功能工作桌,主要提供口腔醫學系學生進行臨床模拟治療以外的操作場所。
(三)口腔醫學臨床模拟實驗室(學生實驗室III)及虛拟實境教研中心(學生實驗室IV):口腔醫學臨床模拟實驗室與虛拟教研中心聯結,創造實驗室環境有如臨床口腔科治療椅之實際情境,目前已設置40 套臨床模拟系統(包括模拟人頭及半身系統與臨床磨牙系統)。目前已建置完成4 套【模拟情境自我教學系統(DentSim)】,另外配合顯微鏡整合成為4 套口腔科顯微治療虛拟實境模拟教學系統設備;其他虛拟實境教研中心相關設備,尚包括:牙齒切削分析系統(PREPassit)、種植手術或模拟手術時可以進行即時導航的IGIS(Image Guide Implantology System)亦已建置完成。
實現由口腔醫學工作實驗室、多功能口腔醫學生實驗室、口腔醫學臨床模拟實驗室逐級遞進操作技能培養。
口腔醫學工作實驗室 口腔醫學臨床模拟實驗室
3、充分落實繼續教育
台灣各醫學會成立次專科醫師訓練制度,共計有24個次專科,住院醫師需接受4-6年訓練,考試通過率30-70%。專科醫師每年都要接受繼續教育,每年需要修滿20至30學分,每六年換一次醫師執照。除公立醫院外,在我們行程中參觀的台北中坜市新牙醫聯盟作為一個私人口腔科連鎖診所,也建立了自身的各級定期教育訓練計劃、院内培訓制度,定期進行專業知識技能訓練、年度技能競賽及讀書會。
4、台灣醫院注重人性化服務和管理理念,體現在細微之處
在台灣期間,我團走訪的醫院内都可以看見義工,他們協助醫院做各種輔助工作,幫助指路、挂号、守護在術前病人身旁,盡其所能為患者提供方便。各個醫院在建築設計上都為病患留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同時由于實行預約挂号和咨詢公開,就診病人很多時也不顯得混亂。醫院注重空間布置藝術化、門診大廳賓館化、病區服務家庭化,樓層布置綠色化,目的是為患者提供最優良的就醫環境。醫院還引進社會有品牌的餐飲、快餐、便利店、鮮花店、超市、書店等為病人和家屬提供周全、方便的生活服務。比如台灣有名的24小時營業的城品連鎖書店在台大醫院也設立了分店。
5、醫院後勤服務社會化比較全面
在台灣“社會化”一詞稱為“外包”。台灣醫院外包的業務,可分為臨床醫療專科、醫療輔助部門(如放射學檢查、檢驗、血液透析等)以及後勤保障服務三類,如台灣大學8858ccl8利官网就将放射學檢查外包。台灣醫院後勤外包是醫院經營的策略之一,對醫院主要有三個益處:一是減少自身運營成本的負擔與财務風險。二是利用有限的資源集中發展核心醫療業務。三是不必為非主流業務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整個社會而言,則可以避免重複開發和重複勞動,同時節約人力資源、設備儀器及社會财力。
台灣之行雖然短暫,但是由于海峽兩岸同文同宗,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醫療形态大緻相近,交流互動便利,所以感受頗深。台灣8858ccl8利官网在醫療、教學和醫院管理方面有諸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汲取。同時在“全民健保”制度的完善和新的醫療制度轉型期間醫院經營管理方面遇到的問題也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加以借鑒。
二O一二年六月三十日
尚姝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