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住院醫師成長: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記8858ccl8利官网 黃翠主任
黃翠教授,一級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湖北省醫學領軍人才,現任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修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美學專委會候任主任委員,湖北省口腔美學專委會主任委員。榮獲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醫學科技創新人物”稱号。
緣起
在我的規培學習過程中,黃老師的影響深遠而溫暖。她不僅是一位卓越的專家,更是一位關心學生成長的良師。在師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如同春風細雨,滋潤着我的成長。從白紙一樣的醫學生,到修複專業的住院醫師,這段旅程因有她而精彩。黃老師如同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亮了我的成長之路,是我心中當之無愧的好老師。
言傳身教,精益求精
作為口腔修複科的主任,黃老師的修複技藝令人歎為觀止。黃老師經常自嘲道:“修複醫生就是合法‘造假者’,但想要達到以假亂真便是我們終其一生所追求的”。她對待臨床工作精益求精,經常為病人設身處地的考慮,這一切都深深地影響着我。盡管在我心裡黃老師已經是大咖級的人物,她依然不斷追求學習和自我提升,始終保持對新技術和趨勢的敏銳感知。
黃老師擅長美學修複,對細節的要求異常嚴格,顯微鏡下的樁核修複和牙體預備是家常便飯。為了讓學生也能清晰地看到顯微鏡下的操作細節,黃老師每次都會打開顯微鏡下的顯示屏,在關鍵步驟時進行細緻的講解。作為規培生,理論知識光說不夠,因此,在獲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黃老師會給我一些操作的機會,并親自給予指導。一次,我給一個患者做前牙臨時修複體,自覺非常滿意,最後拿給她檢查。她摸了摸臨時修複體,邊修改邊小聲跟我說:“你看,修複體的邊緣很重要,一定要把它抛得非常光滑,否則容易積聚菌斑;也要盡量把前牙的頸外展隙修出,有容納龈乳頭的空間;對了還有唇側的突度,我們稍微給它做出來一點,正常的突度對維持牙龈健康、發音、唇側豐滿度都是很重要的。”僅僅是一顆隻戴用一周的臨時牙,黃老師也力争把它做得漂亮、做得健康。見微知著,黃老師在“做假牙”這門學科上展現出非凡的專業素養和技能,合理應用顔色,準确理解形态,用最小的代價,做出患者最滿意的修複,這些也深深地影響了我,讓我明白了臨床無小事這一道理。
寓教于樂,熱心教學
治病救人是醫生的本分,同時黃老師也将教書育人做到了極緻。還記得那個秋日的上午,黃老師在講到牙本質肩領的相關内容時,為了方便我們理解,她以軀體作牙齒,以肩部作牙本質肩領,以自身的左右搖晃,為我們活靈活現地展示牙本質肩領的“箍效應”在動态和靜态兩種情況下對于牙本質樁核的固位作用。看着她那略顯滑稽的腳步,台下的我們都不由自主的笑了,結果黃老師也跟着笑到說:“看來你們這輩子是不會忘記這個概念了”。這一刻,我感受到了醫學知識的生動和有趣,更感受到了黃老師對教育的熱愛和用心。
口腔修複是一門對操作技能要求很強的學科,許多臨床操作都是不可逆的。而住培學員在大學時期偏向于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他們來說如何去适應和過渡就變得尤為重要。為讓新入科的住培學員快速适應臨床,黃老師開設了崗前培訓模式。新入科的住培學員在科室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需要在頭模室進行為期一周的頭模模拟練習。正如黃老師所說,認真做好崗前培訓,這不僅僅是對自己學習成長負責,更是對病人負責,隻有做好了崗前培訓,我們才有信心有底氣進入臨床工作。
珞珈晨修,孜孜以求
為了促進口腔修複領域的學術交流與知識傳播,讓更多的修複住培學員擁有展示自身的平台,黃老師開創了“珞珈晨修”系列教學項目,2017年10月10日,珞珈晨修活動如一顆耀眼的明星升起在武大口腔修複科。每個清晨,黃老師都會邁着輕盈的步伐準時到達修複科診室,作為點評老師參與讨論每位同學準備的幻燈,并分享自己的經驗。為了讓我們進一步開拓跨學科、國際化的視野,黃老師又馬不停蹄的與全國各大高校、乃至全世界著名的口腔院校洽談合作,增設“珞珈月月談”、“珞珈四季說”等座談會,隻為讓武大口腔的住培學員們能夠汲取到更多的養分。1164節晨課,158節線上課程,200篇推文,4.4萬粉絲,這是珞珈晨修的輝煌成績單。2021年,珞珈晨修-月月談正式上線,成為一場醫學知識的盛宴,串聯起各大院校的案例教學。珞珈晨修不僅傳授醫學知識,更是連接國際的橋梁。2022年,黃老師邀請了荷蘭奈梅亨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岡山大學、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中國香港大學牙學院以及比利時荷語魯文大學的專家教授進行學術交流,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窺探世界醫學的窗戶。珞珈晨修系列活動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住培學員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學能力的一項重要手段。在這裡,學員們被鼓勵提出問題,主動尋求答案,積極參與臨床操作,勇敢面對挑戰。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我們的專業知識水平,還培養了我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思維。晨課營造的良好學習氛圍,也在全國病例大獎賽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學員們多次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嘉獎和獎章。這些榮譽不僅是對學員們學習的肯定,也是晨課教學活動的成功實踐,而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黃老師的殷切指導和全力支持。
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黃老師作為一級主任醫師,診室外的患者總是絡繹不絕,但她卻能對所有患者一視同仁,每次接診總是耐心地傾聽患者的訴求,不僅竭力為患者解決口腔修複的需求,還主動為患者聯系其他科室的教授專家,确保患者能夠得到系統全面的治療。黃老師經常和我們強調,要重視患者報告結局,我們應該以患者的訴求出發,在進行修複設計和臨床操作中要時刻與患者交流,隻有将患者的反饋反映到治療上,才能獲得患者和醫生共同滿意的治療效果。然而,當黃老師也變成患者的時候,她卻絲毫不把自己身體的疼痛放在心上,反而讓我們不要大驚小怪,要先把前來求診的患者看完。記得一次黃老師因為搬重物時,不小心閃着腰了,直不起身來,但她選擇了做完腰穿馬上回到臨床工作中。盡管我的心裡滿是擔憂,還是強打起精神來,像黃老師以前教我的那般,耐心細緻的給患者進行操作。但是當我擡起頭,看見黃老師扶着腰,晃晃悠悠地、一瘸一拐地走進診室,面上還是那個熟悉親切的笑容,她說:“大家久等了吧,不好意思,有點事耽擱了。”我的心裡突然又酸又澀,淚水一下子湧上眼睛,她總是這樣,一向以患者為先,即使自己也成為了患者,也放不下自己醫生的身份。在護士的幫助下,黃老師終于艱難的換好了防護服,走到我面前,顫顫悠悠地坐下,開始耐心的檢查、調改患者的修複體。就這樣,一上午過去了,一天過去了,一周過去了……黃老師沒有在患者面前展露一絲苦色、沒有落下一天班,幾十年如一日,遵循着“一切為病人着想”的理念,黃老師為無數患者治愈了口腔病痛,同時也把這種大愛埋入一屆又一屆的住培學員心中。
結語
毫無疑問,黃老師是一位傑出的醫者,更是一位偉大的老師。她的醫學智慧如星辰般璀璨,她的教育情懷如陽光般溫暖。在她的引領下,我踏上了醫學之路,不僅僅學會了臨床操作技術,更學會了醫者仁心,學會了追求卓越、終身學習。當“住院醫生心中好老師”這個主題被提出時,我首先就想起了我們敬愛的黃老師,她不僅是是我們心中的好老師,也是我們永遠的榜樣。願未來的日子裡,我們能夠繼續以她為楷模,傳承醫學的精髓,傳遞醫者的情懷。